来源:《今日辽宁》杂志 发表时间:2025-02-21
《红山文化玉器》邮票中的“玉凤”,将辽宁红山文化玉器既质朴无华又神秘高贵的艺术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再现了辽宁红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玮婷供图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距今5000年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和大量珍贵玉器,佐证了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的存在。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是距今6500年到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的广阔地区,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区。
红山文化将中华历史推前了1000多年。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创造的灿烂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文明成果,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构成要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耀眼的瑰宝之一,也是辽宁的一张金色名片。
复原的红山先民日常生活场景。(摄影:张松)
红山文化最知名的是玉器
“玉出红山,礼行天下”。说到红山文化,最知名的就是它的玉器。牛河梁遗址自1981年发现,1983年发掘至今,出土了包括玉人、玉龙、玉凤、玉镯等大批代表性玉器。经过研究发现,它们有着包括研磨、雕刻、钻孔、抛光等工艺,反映出几千年前的红山先民对玉器已经掌握相当成熟的制作工艺,对玉有着崇高信仰。
红山玉人像为数不少,如青黄玉蹲坐人像,从其体态和面部表情以及蹲坐姿势等方面看,更接近写实,这应是当时人的具体化,双目大睁,察视外界,面容和善,神态悠闲,没有奔波劳碌的形影,是红山文化中艺术再现人的思想的作品。
牛河梁遗址所立上古五帝像。(摄影:张松)
龙是红山文化的代表,龙也因红山文化而日益充满生机和活力。阜新刘国友先生收藏的一件“熊龙”,造型古朴,包浆淳厚,沁色自然,是典型的红山文化遗物。
红山文化的青黄玉兽首形玦式龙,玉质温润精美,做工细致,圆柔光洁,一种千年受浸后的透明,非常莹澈可爱,形体较大,器身沁色亮丽,包浆自然。红山文化的青黄玉板状玉龙,此龙形式较为特殊,既不是“C”字形龙,也不作玦式龙,当是又一种形态,这对我们深入了解红山文化龙的形制及其深刻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红山文化的玛瑙鸟形龙,玛瑙质地极为优良,透明度较高,形象生动,雕磨精致,包浆浑厚。还有红山文化的长喙尖嘴环形龙,亦颇值得注意。龙体作环状,尖长喙,勾回至尾部,接而不断,是此前未见之新品,应为红山文化中又一种龙的形态,其嘴似鸟,当归属于鸟形龙的一类中。
红山文化中,蚕发现的数量不少,无论是考古发掘出土的玉蚕,还是散见于收藏者的收藏,都是数量较多的一种,在红山文化中当是又一数量较大的类别。如红山青黄玉大蚕,质地精良,明澈温润,制作精致,包浆自然,尤其形体硕大,实在少见,在已知的红山文化玉蚕中,就其体量来说,至今无出其右者,当是红山文化玉蚕的一个代表,非常珍贵。
蝉在红山文化中也是比较多的一种。蝉与蚕,在已知的红山文化玉器中并列,有时分辨不清,常互相混淆,以蝉为蚕,或以蚕为蝉。蚕能吐丝成茧,丝为红山人生活所依赖,故其十分注重,因此着意刻画蚕。如青黄玉蝉,玉质温润莹泽,色调和谐悦目,雕磨精致,特征明显,因受浸,玉的本色基本被掩盖,微露少许,颜色较多变化,沁色斑斓,在主调呈灰黄色中,而黑与鸡骨白浸透玉内,光洁明亮,滑润异常,其形体硕大,在红山玉器中较为少见,可称得上是玉蝉之典型,非常难得。
在红山文化中,有较多的用玉石雕磨的鸮的存在,说明红山时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鸮的特性,尤其是鸮对当时的农业有莫大好处。红山时期农业较为发达,但仍很脆弱,经不起外界的破坏,鸮对此不是为害,而是有所帮助,红山人对鸮应该是抱有好感和敬畏之意的。因此红山人也就着力表现鸮,制作出一个又一个精美的玉鸮来。
龟、鱼和扇贝,也是红山文化的重要题材。由此可知,红山文化时期对这些水中生物还是比较熟悉的,反映了这一时期人的眼界很宽,其所达到的范围应是很远,不然是不会有此种情况的。
红山文化造型,取诸动物为题材的非常盛行,经考古发掘出土者有之,而在民间传世品中较考古发现的内涵更为丰富。如白玉羊首,磨制精细,形体奇特,当有深意。最值得提出的是骨雕制品,这是以往较少知道的,如果不是审慎考察,很难将其与红山文化联系起来。
此外,红山文化玉器还包括鹅、刺猬、夹虫、蛇蜥等造型。红山文化玉器多种多样,既有对确有其物的真实描写,非常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也有幻化莫测超出想象之外的心灵创作,似是而非,寓有何意,颇为费解,有的至今还难参其奥秘。有的遗物,它们从某点看像动物,实则又与某一动物不同,有些“四不像”,是动物的异化,难以据其特征定名。
玉器表达了红山人的精神世界
认识红山文化玉器难度最大的,莫过于这些属于礼仪器与神器,它们是通过物来表达红山人的精神世界的。丫形器在红山文化中早有发现,都没有谈及其功能,因而不知这种器物的作用,现在只是以形状命名,由于似汉字“丫”形,即称为“丫形器”。此器形制大小都有,但此前所见以小者为多,一般都为10余厘米。
红山文化的青玉凤首板形器,过去未见,其形制较为特殊。这件器物磨制痕迹精美,包浆明显,是一件典型的红山文化遗品。从其本身形状特点看,就不是一件普通器物,其功能和使用上,不仅是特殊,而且当是规格较高的,尤其是从其全身都遍涂红色看,就更不一般。因此,青玉凤首板形器,应是祭司用物,物象庄严,因而应该是在某种较重要的场合中使用的。
红山文化的玉石器,普遍制作很精,种类繁多,且已定型,较有特点,一望可知,如钺、斧、戈、锥等。
细石器是红山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种类之一,还是在20世纪30年代于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时,就有相当数量的细石器出土,并且器形多样,构成红山文化的组成内容。红山文化的细石器包括在玉器范畴内,也是红山文化玉器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虽然还是处在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但现在通过对红山文化遗存的深入了解,已确知它是一种非常发达的原始文化,其内涵丰富,遗品种类庞杂,说明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方式之多样化,已非只是简单地为谋食求生存,而是展开了比较宽阔的生活面。今天我们所见的红山文化遗物远非全部,已见者尚不能全部了解其功能与用途,未见者还不知有多少,故红山文化的研究其路途正长。